对某个事物的认识,总是“由浅到深”。虽然同样是由浅到深,但每个人思考的深度却千差万别。大多数人在看待某个东西(事物、问题、现象)的时候,都仅仅停留在浅层次,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:大多数人不善于提问。在义务教育阶段,教材里面很少提及该如何提问、该如何质疑、该如何反思。因为主流的理论和现实的状况很少能经得起推敲。这次我们聊聊如何把事情一次做对(浅谈5W1H)的逻辑思维。

既然都到了成人的世界,思维还是那么单一的话,被收割了智商税也就没啥可说的了,这篇文章,咱就从管理领域著名的“5W1H”的路子去试着养成客观、中肯的逻辑思维。

首先还是讲讲定位,什么是5W1H(维基百科的定义):

六何法:六何法,又称6W分析法5W1H,即人(Who)、事(What)、时(When)、地(Where)、为Why)及如How)。由这六个疑问词所组成的问句,都不是是非题,而是需要一或多个事实佐证的应用题。有时“如何”不计在内,因为“如何”可以被“何事”、“何时”和“何地”描述[1],变成“五何法”。

鲁德亚德·吉卜林在1902年的《如此故事》中的《跟鳄鱼拔河的小象》有以下诗句,提到了六何(5W1H)[2]

原文中译
I keep six honest serving-men:(They taught me all I knew);Their names are What and Why and WhenAnd hoW and Where and Who.我养了六名忠实的仆人:(我所知道的都是他们教的)他们名叫何事、何解与何时以及如何、何地与何人

参考资料[编辑]

  1. ^ The Five Ws of Online Help. by Geoff Hart, TECHWR-L. [April 30, 2012]. (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-04-02).
  2. ^ The poem compares Kipling’s own day-to-day situation as a writer/journalist, with that of Queen Victoria (“a person small”) who “keeps ten million serving men”, and, unlike Kipling, “gets no rest at all”.

下面我们简单的谈谈5W1H的逻辑关联:

◇WHAT

  当我们开始了解某个事物的时候,总是先从 WHAT 类型的问题开始入手。而所谓的【WHAT】也就是“What is it?”
  在这个层面,你首先要了解的,就是某个事物所涉及的:时间、地点、当事人以及该事件的大致经过。要了解这些,其实比较容易——通过跟别人交流,或阅读各类媒体(网络、电视、报刊),就可以对某个事物有一个初步的、肤浅的、表面的认识。
  在认识事物的层次中,这个层次是最简单的——因为你只需运用【记忆力】即可解决。对大多数人而言,只要智力没啥缺陷,都能达到这个层次。达到这个层次虽然很简单,但你千万要记住:从 WHAT 类型的问题得到的答案,通常只反映出事情的表面现象。而表象跟本质,往往是不同的,甚至是相反的。如果你仅仅停留在 WHAT 层面,很可能会被【表象】所误导。

◇WHO/WEN/WHERE

  所谓的【 WHO/WEN/WHERE 】就是让你更深入的去思考你知道的(what)事物,重点去了解事情是什么时间发生的,在哪里发生的,事情的主角(WHO)是谁,主角的背景(人脉、经济实力、与其他角色的联系)是怎样的。事情的时间关联是逻辑链条的重要的元素,事情有经过时间必有先后。事情的发生的地点(WHERE)也是正是逻辑链条是否可靠的重要元素。

◇HOW

  所谓的【HOW】就是“How to do?”。
  在社会学领域,“人”往往是关键因素。所以,你首先要思考的就是:当事人是【如何】参与某个事件的?(此处所说的“当事人”,可以是某个具体的人,也可以是某个群体),很多事物的发展,除了有“当事人”的因素,还有其它一些因素(比如:文化因素、法律因素、经济因素、科技因素等等)。所以,你还要问:除了当事人,其它因素是如何起作用的?
  最后,你还要继续问: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,事件是【如何】一步步发展的?该事件内部是如何运作的?……
  和 WHAT 层次不同的是,HOW 层次光靠记忆力是远远不够滴。你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分析推理能力,还需要懂得查阅相关资料,才能搞明白上述 HOW 类型的问题。

◇WHY

  当你能够比较透彻地厘清 HOW 层面的各类问题,就可以开始思考 WHY 类型的问题了。
  所谓的【WHY】类型问题,俺举几个简单的例子:
某个当事人【为什么】会这么干而不是那么干
为什么】是这个因素起作用而不是那个因素起作用
事件【为什么】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而不是朝着另外的方向发展
……
  WHY 类型的问题有个特点:这类问题很发散且数量很多。因此,对于某个具体的事物,总可以提出几十个(甚至上百个) WHY 类型的问题。在这么多个问题中,只有少数几个是【切中要害】的。所谓“切中要害”的问题,就是那些会把你引向该事物【本质】的问题
  肯定有人要问,如何才能直接提出切中要害的问题?老实说,这没有捷径。只有经常思考的人,才能逐渐掌握这种“直接命中要害”的思维能力。
  一旦提出 WHY 问题,接下来自然就是寻找答案。
  显然,WHY 类型的问题比 HOW 类型的问题更难回答——在回答 WHY 类型问题的过程中,你不但需要动用分析、推理、归纳、总结等各种思维能力,可能还要运用到跨领域、跨学科的知识。但是收获也是很大的。一旦把这些 WHY 类型的问题想明白,你就对整个事件有一个既宏观又深刻的认识。

下面咱从管理领域的角度,聊一聊5W1H

比如制定管理目标:你要考虑清楚以下几个方面:What:目标要完成的事情是什么;衡量指标是什么。Why:为什么要设立这个目标;Where:在哪里完成目标。When:什么时候完成目标,最合理的目标的统计周期是多长;Who:都谁与此目标相关,谁应该担当这个目标;How:怎样做才能完成目标。有具体的方案和措施吗?

比如管理中的沟通: 你要考虑清楚以下几个方面:What:弄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,沟通的事情怎么完整的呈现;Why:为什么这个事情需要找人沟通,沟通的目的是什么;基于什么背景。事实和目标是否够清晰。Where:在什么场合进行沟通在能更容易让沟通对象舒适打开心扉。When:选在什么样的沟通时机;在什么时间沟通。Who:跟谁去沟通才能实现目的,需要跟不同的人沟通,有没有沟通顺序?How:要怎样沟通才能实现目的。什么样的沟通方法最合适。需要几个人在一起沟通,沟通过程需要采取必要的策略吗?

比如去安排一项工作,看下图:

逻辑思维:如何把事情一次做对(浅谈5W1H)插图
工作安排的5W1H

比如工作的的改善事项,看下图:

逻辑思维:如何把事情一次做对(浅谈5W1H)插图1
改善的5W1H

注:在网络高度发的今天,写的文章或多或少都有借用别人的想法和图片的情况,可能跟本人工作的有关,有时候有个什么想法要表达就先构思表达的思路,根据表达思路(从网络上寻找)补充资料,如果感觉借用了的您的想法或图片甚至视频,请与我联系,我可以删除或者再编辑,能借用您的表达我很感激,也为能找到三观和思维一致的人感到庆幸。

作者 潘金刚

致力于各类企业的ISO管理体系认证咨询、企业管理及培训服务,提供ISO9001、ISO13485、建工(50430)、ISO14001、ISO45001、ISO27001、ISO20000、ISO22000、TS16949等管理体系认证咨询服务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